close

  

5628162

2004年因台北雙子星競標的邀約曾一睹當時已名冠全球建築界巨星的Libeskind,一流的事務所一流的設計圖真的沒話說(先不說設計).相隔了3年在書店偶見中文譯為"光影交舞"Libeskind的記事文集,當初離開設計一段時間了也沒急著要吞讀,直到最近整理書冊才又再看到,物換星移不知現今的舞台是否還是光環依舊?建築師的經營跟企業一樣不光是設計要割喉見血,社會形象兼顧之餘不忘為自己辯護博得輿論支持,還要冷血的不時優雅裝沒事的阻殺同業.建築師的宿命即是如此殘忍,哪像台灣的建築師還要考試院,經濟部,教育部像溫室小花一樣的保護.那怕是開放給後來居上的中國建築師都要強說成是主政着出賣台灣,請問保護的原因是因為台灣建築師太強還是太弱?希望事前着.

  20060609142107948

前面說的就是作者寫這本書的用意,多少是在辯護他的設計及形象的行銷,但是對於習慣看a+u美麗圖片的同業即便是留美滯美多年還是會犯的毛病----皮毛,表面.真的是很危險的一件事,當初找Libeskind參加雙子星競圖真的是蠢事一樁.Libeskind的幾件震撼建築界的作品都極盡的扭曲擠壓,但他矢口否認他是解構主義者,書中娓娓道來柏林猶太紀念館設計與他身為波蘭猶太後裔如何感受到在二戰受盡不人道的殘忍折磨,恐懼及面臨死亡的悲寂是刻劃空間的原動力.所以Libeskind的歪斜扭曲跟學院裡的教授告訴我們Libeskind的音樂神童背景是無關的.即使是後來歷經911攻擊的紐約世貿中心的重建案子在他書中也是懷著無比悲傷心情撫摸著沉重的歷史所建構起來的.對於不擅商業空間的Libeskind邀請來操作台北雙子星就不是那麼適當了.

節錄一段書中Libeskind對設計的談話"1.如果這建築不行,沉悶平庸,欠缺想像和力量,那他指訴說自身建造的故事,怎麼建?細節如何經營?資金如何籌措?但是, 偉大的建築一如偉大的文學作品, 或詩歌,或音樂,能訴說人類靈魂的故事,能讓我們用一種全新的方式來看待這世界,而且有了改變.

2.一般以為建築是沒有生命的東西,其實大謬不然。建築是活的,會呼吸,相人一樣,有外貌,有內在,有軀體,也有靈魂,那要怎樣設計一座會吟唱的建築?

3.陌生感 一本偉大的書總與人生份的印象,如果有這份陌生感,不管讀了多少遍總存著一股糾纏迂繞的生趣,建築也是一樣,存在的比例的陌生感,不可言喻莫測高深

 

 

(未設定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