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ing and form

 情感與形式說明以下涵義:表現,創造,符號,意義,直覺,生命力,有機形式

重讀不需要如過去嚴肅的'還要從哲學或美學立場去探討,好累,況且我對這些的學問從頭到尾也都是自己從書店組架的.就憑需要跟感覺走.反正符號學早已浸淫其中甚久了.先問為甚麼想再拿出來讀?一位創作者沒有像思想家終其一生固守某個思潮,每個主義就藝術家而言如同畫筆般從善如流信手捻來.現象學可當分析的工具,符號學就像隱身的構圖工具.現在我最大的課題是聲響及音響.音響要摸透澈一定要弄懂音樂,起碼音樂家及曲目的基本常識不要不清楚,情感與形式的內容就有對音樂的內涵論述.再者這些年發現自己與創作作品間存在的問題好像是兩個人.所謂的修練就是心神體的合一,讓自己說服自己出手就是跟著心在走,情感與形式的內容也提到了表現與型式.就要有重拾畫筆之際想從心開始重練,心態是重要的.(從創作者角度觀心創作與作品的互動與心歷)

情感與型式   表現情感概念就要抽象,其結果既為具體視聽型式又具普遍意義(超越現實型式的內在意義建立基本幻想),普遍的情感與型式終於被聯繫起來.

 

生命的形式  有機的統一/藝術品作為一個整體呈現在人們面前,每一個成分都離不開整體.藝術內在結構呈現一種有機形成,各個構成間有一定的風格及材料的選擇. 運動性/羅丹說如果不首先先使自己要表現的人物活起來那就不會感動到我們  節奏性/其本質緊隨著前事件,完成後事件的準備.節奏是前過程轉化而來的新的緊張的建立 生長性/每一個生命體都有著自己生長發展和消亡的規律,音樂展現展開重複加強不斷反映這一特徵

 

音樂基質

音樂的本質 / 虛幻時間的創作和通過可聽的形式的運動對其完全的確定,語調/,不可分割的整體幻象/,重複/開始於小節線在旋律中在樂句中持續如植物的葉子不斷互相重複,樂思/作品的自製型式控制以後的全部發展對有機整體和調性的思考,節奏/,自發運動/,

整體概念 / 樂思包含著原始線,就像陳述中包含著句法,當我們進行交流時就需要可傳達的合乎句法的方式來進行那些最複雜的結構

概念形成過程 / 處於醞釀之中 ,處於模糊發展的多種途徑尚未固定,格式塔將樂曲基本形式把握,之後就不能在隨心所欲游離 / 表象的取得  概念(idea)引導藝術即使在強烈衝動時和靈感出現時依然能進行判斷的指令,才能服務於創造清晰的藝術.內在邏輯,音樂基本運動才有形成整部作品能力./ 最佳可能世界 基本質, 旋律和諧音進行的基本運動,基質產生於作曲家的思想和感情中,指令行事不是限制而是豐富多彩的

 

 

 

 

 

 

 

導讀

節錄自中國互動百科

主要觀點

1.艺术是一种逻辑形式

2.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逻辑意义上的生命形式)。

3.艺术是情感与形式的统一(逻辑意义上的生命形式)。其中,苏珊朗格强调了艺术是情感与形式的统一,并且认为它们统一于逻辑类似(logical analogy),艺术作品的形式与人类的情感之间的逻辑意义上的类似性。

4.艺术符号。

情感的存在形式与推理性语言所具有的逻辑形式互不对应,这种互不对应性使得任何一种精确无误的情感和情绪概念都不可能由文字语言的逻辑形式表现出来。于是就要依靠艺术来表现。

5.艺术即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

这一观点就是苏珊朗格的艺术本质论:艺术即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在苏珊朗格看来: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符号;艺术符号的内涵是情感;艺术具有一种表现性;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逻辑形式;艺术的创造过程实质是一种艺术的抽象过程

苏珊朗格的艺术本质论把艺术的本质直接和人类的本质结合和统一起来。朗格把艺术看做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的符号形态,立足于人类文化活动的总体背景来揭示艺术的本质与功能。苏珊朗格有机又批判的吸收融合了前人的思想精粹,理论广度和深度得到了统一。

形式与符号的关系

在艺术创作与审美活动中,形式与符号也发生着密切的关联。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分在于,动物只能对信号作出条件反射,而只有人才能把信号改造成有意义的符号。科学、艺术、语言与神话等则是不同符号形式的人类文化的方面。符号的一个重要特性在于摆脱直觉当下给予的感性世界。在苏珊朗格看来,“艺术符号是一种有点特殊的符号,因为虽然它具有符号的某些功能,但并不具有符号的全部功能,尤其是不能像纯粹的符号那样,去代替另一件事物,也不能与存在于它本身之外的其它事物发生联系。”因而艺术符号是特殊的符号,也是特殊的形式。

形式是美与艺术的内在的表征方式,它与艺术本性发生着深刻的关联,从而揭示与彰显出艺术与美的存在。从形式美的思想历程以及关联形式的各个方面来看,形式对艺术的规定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问题,形式与艺术本性的关联是异常复杂的。

形式与艺术本性关联非常复杂,形式对艺术本性的揭示在不同的艺术存在那里是通过不同的方式与途径完成的,如美术主要凭借视觉上的形式美如色彩美、光线美、线条美、质地美、结构美等;而音乐则基于听觉上的形式美。还有许多其它的门类艺术,以及这些门类之内尚有各种各样的子类,它们所表现的形式美既有共通性,又存在着不小的差异。真正美的艺术离不开这种形式,这对于许多现代艺术来说也是如此。

马克思在论及美与艺术时,更看重人的内在固有的尺度和其他物种的尺度的统一。在马克思那里,“于是美的规律就是人的规律,即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伽达默尔把美学作为解释学的组成部分,基于艺术本文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伽达默尔坚持艺术阐释的多元性与无限性。杜夫海纳认为:“因此,意义内在于形式。”审美中并非所有的形式都是美的,他认为:“然而,审美形式只有引起想象力和理解力自由活动时才是美的。”在接受美学看来,对作品意义的寻求与解读的不断赋意是分不开的。形式与艺术本性相关联的复杂过程,也是形式多元化的过程,而“形式概念的多元化本身就是形式美学繁荣的主要标志。”任何无视这种情形的研究或简单化处理都将无助于增进对艺术及其本性的认识和理解。

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本性与形式关系密切,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因而艺术本性必然与形式密切相关,但是在一定意义上应当认为是形式作为情感表达的媒介和外壳,是会制约艺术的表象力艺术的特征的重要方面。比如音乐所展现的直击人类心灵的强大穿透力就是别的作品所不能相比的,而绘画的直观性由于文学的巨大无限的想象空间完全不同。可以认为在形式背后的是一样的情感,爱、恨、别离等等,但是在不同的艺术门类,艺术的本性却要受制于或者说是受益于本艺术门类的相应的形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